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

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打造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转型目标

大力探索经济数字化“四量”转型示范路径,着力推动经济存量增效、增量创新、流量赋能、质量引领,打造转型发展的全新动能。到2023年,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引领区,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创新合作典范之城。

——经济“存量”基础能级提升。数字新基建能力保持全国领先,全球信息枢纽城市基本建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智能产品转化力度全面增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集中突破100+关键技术、形成100+标准化算法产品、培育100+智能硬件产品。

——产业“增量”动能全面释放。在线新经济增长极作用显现,业态模式持续创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引育100+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和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打造50+市值超百亿的流量型企业。

——要素“流量”活力迸发。知识化、质量型数据体系基本建成,创新型、标志性场景发现和转化机制基本确立;数据和场景新要素促成经济加速循环。聚焦经济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实现泽(Z)级突破,建成标志性场景1000+,新要素倍增效应持续增长。

——生态“质量”整体跃升。多元主体高效参与,政策环境更趋完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标准化试点成效显著,形成100+有效标准供给,产教深度融合、产融创新活跃,经济数字化为科创板注入源头活水。

二、全面激活数字产业化引擎动力

加快释放产业“增量”动能。把握产业技术变革及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推动数字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1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

(一)硬核新技术专项行动

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力度,大力提升软件业能级、高端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供给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数字产业集群和强大数字赋能体系。

1.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突破

加快布局关键共性和前瞻引领的数字技术,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聚焦高端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装备材料、工艺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实施人工智能产业“模都”计划,突破先进算法模型和智能芯片技术。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前瞻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支持数字技术和通用软硬件的开源开放,建设开源数字社区。鼓励建设重点领域检测验证平台及关键检测设备研发和产业技术基础数据库,做强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

2.加快软件和智能产品升级

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创新行业软件应用,推进融合智能产品创新迭代。推动基础软件产业化升级,支持组建软件创新联合体,实施信创工程。创新突破工业软件,加快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生产管控(EDA、CAD、CAE、PLM)等核心软件的基础再造。优化行业软件供给,发展小程序等新型轻量化软件,开展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行业软件首版次定制应用。创新融合智能产品,大力发展工业级智能硬件,增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船舶、无人机的供给能力。(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

3.推动信息服务高端演进

聚焦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及电信服务,着力推动信息服务高端化转型。实施“云海计划”,建设新型云平台和服务设施,深化云边协同的服务业态,推进升级版的上云上平台。实施区块链创新工程,建设新型区块链服务网络,打造与金融、城市治理、卫生健康等场景深度融合的应用示范。深耕大数据服务,加快数据、算法、算力“三位一体”产业布局,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核心产值达3500亿元。壮大电信基础服务,鼓励发展各类电信增值业务。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专业的数据、平台、算法、安全的服务标杆企业和“单项冠军”。(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

(二)在线新经济专项行动

把握“五型经济”发展规律,统筹在线新经济12个发展方向,推动服务型经济加速,打造创新型经济载体,培育流量型经济,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

4.打响服务型经济品牌

聚焦数字文创、新零售、在线设计,提升在线新经济品牌影响力。创新数字内容服务,加速发展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在线文娱,探索云上博物馆等文化服务新模式。发展生鲜电商零售,推动智能取物柜等“无接触”配送服务。构筑全球设计资源网络,围绕汽车、电子、时尚健康等领域,增强复杂产品研发设计在线协同能力。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创新、推动效率变革的企业家群体,打造100+美誉度高、创新性强的在线新经济品牌。(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相关各区)

5.厚植创新型经济土壤

打造发展载体、优化制度环境,促进在线新经济企业集群集聚发展。重点建设“张江在线”“长阳秀带”等发展新地标,打造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和集成应用场。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开展在线新经济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申办个体工商户试点,探索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住所属地托管试点,创新管理和服务规程。营造试错容错的制度环境,对在线互联网服务业态,建立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降低医疗、教育、养老等线上服务准入门槛,推动线下线上互通互认。培育100+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上海科创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相关各区)

6.推动流量型业态创新

鼓励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多种平台经济,提升规模链接能力和流量运营能级。优化远程办公新模式,开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鼓励在线支付新模式,支持生物识别、智能设备等技术应用。打造出行新模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加快“人-车-路-云”协同布局。鼓励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模式创新、生态完善、规范发展。培育100+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国际竞争力的在线产品和服务。(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全面激发产业数字化创新活力

加快提升经济“存量”能级。推动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一业一策”,推进制造、商务、金融、科技、航运、农业等领域更深层次数字化转型。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和制造业更高水平融合,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70%,全行业平均提质3%、增效8%、降本8%。

(三)制造新模式专项行动

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实施“工赋上海”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强两化融合2.0贯标,以“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为主线,推动数字化转型“由点及链及圈”,增强“上海制造”品牌的数字化竞争力,为保障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处于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撑。

7.促进企业数字化增效

以智能示范工厂建设为抓手,建设数字孪生企业,增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能力。推动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建造等领域打造虚拟样机、建设柔性产线,发展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培育5G全连接示范工厂,推进企业组织、设备及关键工序应连尽连和改造优化。深化CAX(CAE/CAD/CAM)等核心工业软件、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应用,培育10+智能制造创新融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打造“知识制造”集群、“绿色制造”典范、“智能制造”样板,建设100+示范工厂。(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国资委、相关各区)

8.促进“双链”数字化增智

以数据融通为纽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能源、钢铁、化工、航空、航天、核电、化工等10个领域,打造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双链”知识图谱,精准感知运行态势,完善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快速修复机制。发挥链主枢纽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促进产用融通和上下游协同攻关,实现强链固链。分级分类培育10个新型工业电商平台,打造10个供应链金融标杆示范。(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9.促进平台生态数字化增能

以平台为核心,推动制造业生态圈整体能级提升。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实施“一业一指引”,打造“一业一标杆”。鼓励龙头企业建设20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两网贯通”,加快消费力向生产力的转化,打造10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繁荣合作生态,培育20个工业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增强工业大数据、知识图谱和智能算法供给水平。聚焦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加快工业场景规划和开放,建设1000+场景并APP化。促进工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等相关各区)

10.促进行业深度转型

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生命健康领域,聚焦新药研发、临床实验、生产加工、供应链管理及营销等环节,推动建设全链综合赋能平台,数据驱动打造透明供应链。电子信息领域,聚焦集成电路和通信制造板块,以良率提升为导向,建设数字孪生工厂,推动云设计、云制造,促进智能装配、工业数据和知识、算法的综合应用。汽车领域,聚焦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以及车路协同等板块,提高以柔性制造为核心的汽车总装数字化能力、供应链高效集成能力,深化便捷出行,推动软件定义汽车。先进材料领域,聚焦钢铁和化工板块,加快工业数据集成共享,打造业务流程、知识体系、逻辑架构和工业机理高度统一的平台载体,建设世界级场景,实现供应链、生态圈更大范围覆盖、更深层次应用。高端装备领域,聚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核电)板块,推动复杂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的全过程数字孪生,建设虚拟样机,推动云仿真、云评估、云验证。时尚消费品领域,聚焦食品、纺织、化妆品板块,以消费升级带动制造转型,畅通消费端到制造端的数据断头路,建设“两网贯通”的枢纽平台,推动“to B”和“to C”全面融合。(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

(四)商务新业态专项行动

推动商贸服务创优增值,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赋能效应,推动商业形态、口岸服务、贸易载体和生态的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影响力。

11.优化商业形态

推动商业主体、商业品牌、商业活动数字化焕新,建设商业转型标杆。打造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在智慧零售、智慧供应链、生活服务、直播电商、云会展和商务信用等领域,增强数字技术在商业场景的深度应用。打造“五五购物节”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线上线下联动的节庆活动平台。建设示范性数字商圈商街和直播电商基地,完善建设规范。创建一批商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构建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形成10家左右千亿级电商平台。(责任部门: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各区)

12.优化口岸服务

推动数据赋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口岸数字闭环。深化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长三角合作共建“服务专区”,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打造口岸综合性大数据枢纽节点,深化口岸数据应用,建立智慧口岸服务体系。加强数字联防联控,推动口岸管理数字闭环运转,面向国际贸易全流程,建设基于数字化多场景融合的一站式业务办理平台。推进与APEC、RCEP有关经济体开展物流可视化、贸易合规等试点,形成高效率、低成本、便利化跨境网络贸易通道,推动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责任部门: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长三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13.优化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设要素有序流动、功能完善、总部集聚的数字贸易枢纽港。打造有海外影响力的原创IP,拓展数字内容平台、应用商店等发行推广渠道,培育数字化外包平台,加快原创内容出海步伐。建设数字贸易会展合作平台、交易促进平台,推动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打造进博平台西虹桥数据法庭,提供贸易法治化、便利化服务。推动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品牌活动上云,支持全球范围内数字内容、服务与产品的展示、交流、对接。培育100+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重点企业,提升浦东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能级,创建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数字贸易区域发展格局。(责任部门: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网信办、市文化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高级人民法院)

14.优化贸易生态

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加快功能设施和载体建设,完善连通海外的营销网络。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的数字化能级,推动空海港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产业带增设一批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支持企业线上营销网络建设,加快共建共享“海外仓”,打响“出海优品”品牌,提升外贸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国际商事法院建设,构建跨国贸易平台纠纷解决机制。(责任部门: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各区)

(五)金融新科技专项行动

推动金融业提效增值,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增强机构数字化服务能级,拓展金融服务半径,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15.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按照人民银行统筹部署,按“先易后难、安全可控”原则分阶段推进。推动线下和线上支付、硬钱包、交通出行、政务民生、公益领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进博会等场景落地。(责任部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6.深化普惠金融试点

深入推进大数据普惠金融2.0专项工程。优化公共数据供给,扩大民政、财政、三农、税务等领域政务数据开放,推动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扩大试点范围,支持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建立试点准入评估和成效评价机制。再造业务流程,深度利用数据智能,推动风控和金融模型重构,支持打造普惠特征显著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贷款投放超2000亿元,服务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大数据中心)

17.延展数字金融服务模式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变革和服务重塑,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转型。推动金融机构“总分支点”形态重塑,聚焦数字化获客、全球化运营与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指尖上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金融服务APP化,提高线上服务量,提升网点运行效率。推动一批“开放银行”试点,发展智能投顾,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金融市场数字应用,增强资产交易、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创新一批新型金融服务品牌。(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六)科创新生态专项行动

推动科创增效赋智,以数字化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完善科创设施、科创资源等体系,做强科学计算,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竞争力。

18.完善科创设施

推进重大科学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加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转化医学设施(上海)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建设电镜中心、全系列先进医学影像平台、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成套工艺规模化验证平台,为产业创新提供工具和能力保证。优化建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搭建科学装置、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数据标准库等,更好支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责任部门: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科创办、浦东新区)

19.完善科创资源

建设科研大数据中心和处理平台,优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重点建成“张江国际脑库”“智慧情报平台”等科研数据示范项目。建设科创在线协同平台,推进设计、检测、实验、分析、成果转化等全过程数字化,赋能科技创新全链条。建设全球科技人才数据库,完善千万级科技人才数据画像体系,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责任部门:市科委、浦东新区)

20.做强科学计算

建设计算科学高地,打造科学计算应用枢纽。加强数据驱动计算、新型弹性计算架构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着力在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计算群体智能、人工免疫系统和模糊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重点领域计算应用高地,聚焦生命科学、物质材料(纳米)科学、能源等领域,建设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算法模型试验场和计算孵化中心,建成科研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图谱,促进重点领域的科学大数据的规模汇聚和分享,带动高端科研人员的全球协同。(责任部门: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科创办)

(七)航运新枢纽专项行动

推动航运枢纽连接增效,以数字化提升海空枢纽、邮轮母港的服务效率和品质,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业对内集聚和对外辐射能力,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

21.建设智能海(空)港

立足建设更加智能的海港、航道、邮轮港和空港,打造一批标志性场景和功能性设施。推进自动驾驶船舶、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推进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建设高等级航道监测体系,打造长江口航道数字管理平台,完善高等级电子航道图,实现通航态势实时感知。建设智慧邮轮港,增强船舶能耗智能管控和分析决策能力。建设“数字孪生机场”,全面推广电子运单,打造航空货运信息综合服务公共平台,建成“机场大脑”。推广智能理货、智能检验等新模式应用。(责任部门: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22.升级航运服务体系

夯实航运数据基础,创新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服务,增强数字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航运数据中心,支持航运“链主”企业、功能性机构建设航运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探索建立船联、箱联、港联、货联的中枢节点。提升航运金融服务水平,试点航运保险、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数字化创新,深入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优化航运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智慧海事审判”“智慧仲裁”的建设和应用,加强国际航运中心的检察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新华-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影响力,打造新型航运数据服务品牌。提升港口助航保障、船岸服务、水上搜救、气象灾害应对等在内的数字化综合应急保障能力。(责任部门: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司法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气象局、市人民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

23.推动航运全球协同

提升港航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多平台协同联动。加快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机场运行联动,建设集装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深化与长江经济带重点口岸跨区域互联,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推进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推进与“E卡纵横”“港航纵横”的流程协作和数据互通,加强与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多平台协同。依托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积极推动和参与航运数字化全球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应用推广。(责任部门: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长三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八)农业新体验专项行动

推动农业生产智慧精准,聚焦生产流通全过程、产地环境全天候、作物属性全要素,建设综合赋能平台,打造智慧示范农场,为地产优质农产品赋予数字化品质内涵。

24.打造数字农业标杆平台

打造农业“一张图”,增强农机农技数字化水平,推动“申农码”全域应用。完善农业空间信息基础,加快数字农田建设,完成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河流、土壤潜力等实有信息采集,编制涉农关键要素基本名录。推动农机智能化升级,农技数字化提升,建设涵盖农业生产、生态、流通、安全等全领域的综合平台,提升农产品数据附加值。丰富农业知识图谱,运用“申农码”打造规模化种(养)、管、收、销全品种、全区域、全过程的生产作业模式,完善设施农业数字气象服务体系。(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网信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

25.打造智慧示范农场

推广农业机器人,高水平建设无人农场。加快农业机器人的创新迭代和推广应用,面向果园、菜园、稻田、蟹场、猪场等场景,打造种(养)、采摘农业数字孪生示范点,提升病虫害诊断、水肥药投入、无人驾驶、冷链物流、加工仓储、安全溯源、沉浸式销售等智能化水平。发展无人农场,建成3万亩水稻生产无人农场,3-5个智慧蔬果生产基地,若干个食用菌、蔬菜种苗、花卉园艺等植物工厂。(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崇明区)

此外,立足填补盲区、补齐短板,持续推动生态环保、建筑、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更好激发创新创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四、全面提升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态承载力

加快生态“质量”跃升。构建数字规则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法治的数字生态,更好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能级,营造创新主体活跃、标杆示范显著、标准规范引领的综合支撑体系。

(九)数据新要素专项行动

更好激活数据“流量”。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深化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资产化管理、场景化开放、便利化流通的新格局。全方位增强城市数据要素禀赋优势,打造要素流通、设施互通、产业融通、机制畅通的国际数据港。

26.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加速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完善多层次数据交易流通机制。探索建立数据交易所并在浦东实质性运营,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制度,推动数据要素资产化、资本化。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数据经纪、数据信托、数据审计等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加强行业自律,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合规咨询、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增强要素交易流通的普惠功能,培育新型数据消费主体,探索建立反垄断审查机制。(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中心、浦东新区)

27.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提质

深化数据治理,促进公共数据高水平开放。开展公共数据治理,建设100个高质量、安全态、大规模的开放数据集,建立以效果为导向的开放数据质量评估评价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高水平共享,强化多层次连通赋能。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应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可信开放技术框架。坚持市场主体,围绕公共数据开放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10+第三方运营机构。(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市委网信办、相关各部门)

28.推进数据创新应用

更好推动数据赋能百业,深化应用创新机制。围绕普惠金融、企业征信、便捷出行、生命健康、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建设一批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鼓励企业深化政企数据融合创新,推出一批数据产品和服务品牌,更好服务民生品质和发展质量。创新融合应用机制,支持纺织、新材料、药品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航运等领域新增建设一批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试点建设大数据创新联合体。持续深化国家大数据示范基地创新成果,创建以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或特色园区。(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市科委、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品监管局、相关各区)

29.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

探索建立对标全球的数据要素载体,以临港新片区为先导,建设国际数据港。探索要素便利流通机制,在生产制造、金融服务、跨境商贸、航运物流等领域,开展数据跨境试点,建设国际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增值电信业务开放,IDC、CDN、ISP、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等5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对外资100%开放。推进数据产业“一、十、百、千”布局,启动建设1个核心承载区——临港“信息飞鱼”,推动10个标志性企业试点开展跨境数据流通实践,汇聚100+数据智能头部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完善通达全球的数据港设施体系,建设国际海光缆、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枢纽设施,扩容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APIX),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增强国际数据港的辐射带动,加快对张江、陆家嘴等区域的梯度延伸,推进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联动,依托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建全球数字贸易港。(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桥商务区管委会)

(十)数字新基建专项行动

围绕“连接、计算、融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底座,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高速泛在、智能融合的承载基础。

30.推动网络连接能力提升

实施“双千兆宽带城市加速度计划”,增强用户感知水平。建设5G精品网络,推进多云多网联动,推动千行百业基础设施再造,聚焦园区、楼宇、商圈,推动网络连接泛在、智敏、融合,赋能经济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北斗通导一体化应用,围绕5G、F5G、IDC、海光缆、卫星地球站等,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动态感知监测体系。建成6万个5G基站,5G渗透率超过70%,海光缆容量达35T,国际出口带宽达10T。(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相关各区)

31.推动计算集群能级提升

统筹空间、用能、规模,推动数据中心存算一体布局。实施计算增效计划,构建高性能计算体系,打造“E级”超算载体;构建人工智能加速器体系,建设存算一体的专业数据中心;构建边缘计算节点体系,建设内容、网络、存储、计算四位一体的边缘计算资源池。加快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上海枢纽节点。建成存算一体的数据中心机架10万个,边缘计算资源池30个。(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相关各区)

32.推动传统设施融合提升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更新新规范。优化新能源终端布局,持续推动电力物联网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道路,试点智慧车列,建设车路协同体系,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区;完善智慧零售和末端配送设施,支持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通信管理局、浦东新区、嘉定区、奉贤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十一)网络安全保护专项行动

构筑网络安全立体保护体系,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安全中枢,打造分类分级的数据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竞争力。

33.增强网络安全韧度

建设韧性城市,分层分域建设网络安全中枢体系,打造更具韧性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数字安全技术底座,完善网络安全监测、分析、追踪、评估等能力。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打造服务产业本质安全的智能监管设施和态势感知平台,增强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

34.加强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加强底线思维,分类分级保障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估,加强对数据资源全流程安全评估,开展伦理道德等社会规则研究和风险防范干预。规范生物特征、用户习惯等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安全评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健全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和发现机制,加大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责任部门:市委网信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通信管理局)

35.增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厚度

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促进安全产业规模发展。加快网络安全监测、数字版权、个人隐私保护等安全技术突破。推动云安全、风险评估、电子认证等安全软件和服务发展,增强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强化网络安全产业上下游协同,建设一批网络安全特色产业园区和集群,构建行业共性平台,建立安全服务规范和能力评估机制。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高地,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

(十二)综合支撑专项行动

加强组织推进,建立包容审慎的政策法规体系,发挥市场作用,营造多元主体竞相参与的氛围,深化产教融合、产融结合,完善经济数字化转型人才链、资金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标准规范体系。

36.完善组织推进机制

强化组织实施,依托“市数字化办”整体统筹和综合协调,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管区域就要管数字化转型”,推动各领域、各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按照“一区一特色”“一业一品牌”的要求,拟定行动方案,细化任务和举措,形成符合各自实践的主攻方向和特色品牌。聚焦供需两侧,完善一批特色政策、推出一批特色场景、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发布一批标杆榜单。加快推动“五大新城”建设城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G60科创走廊、市北数智生态园、北外滩、大创智、嘉宝智慧湾等园区建设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责任部门:市数字化办、各部门、各区)

37.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构建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数据综合立法,编制重点行业数据跨境流通指引。健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管理规范,探索无人驾驶、在线医疗等监管框架。加大市区两级专项资金支持,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研究等同研发投入的认定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投入视同利润的模式。健全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探索设立数字化转型基金,建设项目资源池,强化各层级重大项目衔接。(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数字化办、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司法局、相关各区)

38.激发多元主体活力

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揭榜挂帅”,强化市场主体功能,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繁荣生态。高质量推进国资国企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创新场景和数据开放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和考核评价。支持外资企业设立数字技术研发机构、云服务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落地,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购买力度,建立完善解决方案和产品名录发布机制。建设工赋学院等产教融合品牌,支持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教育和实训基地。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经济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科创板上市。以数字化再造行业组织,提升桥梁纽带和智库支撑作用。建设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创新大赛,组建赛事联盟。(责任部门:市数字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相关各区)

39.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公共数据、信息安全、卫生信息等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国际、国家标准制定,加快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先行先试。创设一批“能用、管用、好用”的数字化标准规范,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创设行业性建设导则。探索制定经济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量化考核评价,定期组织评估评价。建立健全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统计监测体系。(责任部门:市数字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统计局、市委网信办)

40.推动开放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组织、产业联盟、知名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协作机制,打造标准与规则合作试验田。深化部市合作与区域联动,共建一批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载体和项目,搭建高水平展会、赛事等交流平台。推动长三角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合作,推进产业链协同互补、整体应用示范和基础设施统筹。着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一体化示范区。(责任部门:市数字化办、各部门、相关各区)

行业政策

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2-6-26 10:40:55

行业政策

关于加快构建山东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

2022-6-28 15:40:53

相关推荐